Suzuki-Miyaura偶联(SMC)反应是一种构建碳-碳键的实用且有吸引力的方法。在药物化学中,它用于60%以上碳-碳键的形成过程。其偶联产物,特别是不对称联芳基化合物,是药物中常见的结构单元。通常,SMC依赖于钯催化剂,镍、铜、钴和铁等的替代催化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钯催化剂仍然是最高效和通用的。钯催化剂的高成本、毒性以及循环利用方面的困难限制了其工业应用。因此,迫切需要廉价、广普且环境友好的SMC型催化替代品。
前沿科研成果:胺催化的芳基卤素与芳基硼酸的Suzuki-Miyaura型偶联反应
许华建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以苯胺为骨架的,适用于Suzuki-Miyaura类型反应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(Fig. 1),该催化剂的用量可以低至0.5 mol%,并且可应用于众多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。另外其催化模式也与传统的过渡金属催化有着本质区别。该研究于1月18号在线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(Nature Catalysis, 2021, 4, 71–78. DOI: 10.1038/s41929-020-00564-z)上。
(来源:Nat. Catal.)
作者们在筛选了23种结构后(Fig. 2),最终发现2-甲基-N1,N3-二-邻甲苯基苯-1,3-二胺(26)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:当使用5 mol%的这种催化剂时,卤代芳烃在标准条件下几乎定量转化,目标产物的分离产率在 90% 以上。
(来源:Nat. Catal.)
在得到了最优反应条件后,作者们紧接着对芳基硼酸的底物范围进行了考察(Fig. 3a)。取代的苯丙酸是许多药物的核心结构基序,例如氟比洛芬、布洛芬、氯贝特。因此,作者首先制备了各种苯基丙酸衍生物,以测试该方法的实用性。该方法能以中等至高收率制备2-萘基、1-萘基、三氟甲基、叔丁基、3-甲硫基取代的布洛芬衍生物(27-31)。该反应可耐受给电子基团,例如三甲基甲硅烷基(32)、甲氧基(33)、三氟甲氧基(34)、烯基(40);吸电子基团,例如卤素(36-38)和酯(39)基团;此反应也兼容含杂原子的五元和六元芳环(42、43)。带有各种官能团的芳基卤化物均能成功地进行该反应(Fig. 3b)。吸电子的氰基(44、48)、酯(47、65、67、68)、硝基(49)、醛(51)、卤素(53, 54)、乙酰基(55)和磺酰胺基(61);供电子的氨基(50)、萘基(63)和苯基(41, 64)均能很好地耐受。杂芳族卤化物,包括呋喃(56)、噻吩(57)、吡啶(58、66)、喹啉(59)、嘧啶(60)衍生物均被证明是有效的偶联子,而且大位阻(62,65)和多取代芳基卤化物也能兼容(64-68)。
(来源:Nat. Catal.)
该反应可以应用于吲哚美辛、氯雷他定、非诺贝特等12种药物或生物活性分子的后期修饰以及包括OTBN在内的10种医药中间体的制备,其中一些中间体为辉瑞、默克、诺华等国际知名公司所开发(Fig. 4)。
(来源:Nat. Catal.)
在催化剂用量为0.5 mol% 时,作者进行了50 g级的放大实验,反应能以中等产率得到产物(92);也可应用于农药Boscalide和抗角化药Adapalene的克级制备,以及抗丙肝药物Ledipasvir的制备(Fig. 5)。
(来源:Nat. Catal.)
基于DFT计算,作者们提出了一个芳香亲核取代的机理(Fig. 6),其催化循环包括催化剂(Cat)与两个K2CO3和Ar1-B(OH)2的结合(Cat + 2K2CO3 +Ar1-B(OH)2→Int3),B-Ar1键解离(Int3→TS3-4→Int4),催化剂通过协同氢转移解离(Int4→Int5 + Cat),以及有机钾介导的芳香亲核取代(Int5→TS5-pro→Ar1-Ar2)步骤。在此,Int和TS分别是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缩写。
(来源:Nat. Catal.)
总结:许华建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胺催化的Suzuki-Miyaura型偶联反应。该反应底物范围广、官能团耐受性好,并且其应用价值已经在50 g规模合成上和几个有经济价值的小分子的合成中被进一步证实。根据机理实验和DFT计算结果,作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芳香亲核取代的机理。文章第一作者为合肥工业大学2018级博士生许雷同学,通讯作者为合肥工业大学许华建教授和安徽大学于海珠教授,该研究于1月18号在线发表在Nature Catalysis(Nature Catalysis, 2021, 4, 71–78. DOI: 10.1038/s41929-020-00564-z)上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