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经纬
化学经纬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

chem化学科普3.8W+

从近代化学诞生到如今,化学家们开发的合成方法越来越多,人名反应的书也越出越厚,但在实验室里跑反应却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前没什么大变化——想想那些试管、烧瓶、Schlenk瓶……曾经听过不少小伙伴开玩笑,称化学实验是典型的“劳动密集型产业”,开个反应需要花费大量人力,涉及许多手工操作。数个反应同时开,或者一个反应涉及多个步骤,那常常是多个瓶子一起摇、多个柱子一起过,这几乎是化学科研党的生活日常。不少人也因此常常自嘲,称自己是“人肉过柱机”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1张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
常见的间歇式反应,如果是多步则几乎每步需要分离纯化中间体并加入新反应物,费时费力,在放大时不易重复和控制,难以适应自动化和产业化的节奏。因此,化学家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反应自动化方法,这些方法基于集成的间歇式反应器或流动化学(flow chemistry)设计,特别是后者发展迅猛,逐渐成为加快反应速率、分离目标产物、减少杂质、提高总产率、实现自动化控制的不二法门,不仅是各类顶刊的常客,甚至还被化学家们选为“十项将改变世界的化学创新”。不过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流动化学设备除了成本普遍较高之外,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——复杂,要想让它顺利工作起来,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工程工作来进行设置、调试和控制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2张

流动化学反应器。图片来源:Chem. Rev. [1]


让化学合成和分离自动化,还有别的路可走吗?答案当然是“有”。


近日,韩国国立蔚山科学技术院(UNIST)Bartosz A. Grzybowski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个略显清奇的“另类”思路——“同心液体反应器”系统——来实现化学合成和分离自动化。他们将多种(通常约10种,有时超过20种)密度不同且不混溶的液体(至少相邻液体不混溶)滴加到一个旋转的容器中,离心力会使得这些液体形成同心圆状的多层,密度大的在外而密度小的在内,每层厚度可低至150微米,便于化合物扩散。通过控制旋转加速或减速,还可以进行快速混合操作。此外,每层都可以单独控制,从而可以在旋转过程中添加试剂、采样甚至去除整个层。利用这套反应系统,他们完成了药用有机小分子的多步合成、酸碱萃取分离等应用,证明了该系统的实用潜能。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上,并被选为当期封面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3张

当期封面。图片来源:Nature


方法的灵感,来自于简单的不混溶液体柱。有点类似于鸡尾酒,不混溶的液体根据密度不同而分层。如果在多层柱的不同液层中添加适当的反应物,或许可以设计出连续的层间化学反应器。不过,如果要保持液体柱稳定,需要足够厚的液层,这会导致试剂扩散时间过长。如何能让液层变薄呢?答案其实很简单,把液柱横过来转——于是,“离心机”登场了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4张

旋转的不混溶液体柱。图片来源:Nature


不混溶的液体,按密度大小顺序,滴加到改装后的离心机转盘上的容器中。包括水相(W),含有不同浓度的钨酸钠(SPT)、偏钨酸钠(SMT)或氯化铯(CsCl);有机相(四溴甲烷TBM、二溴甲烷DBM、1,4-二溴丁烷DBB和正癸烷D),含有不同颜色的有机色素,密度的细微差别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位置,密度较高的物质在外层旋转,而较低的则在内层。通过对液体的筛选和控制,可以组装起20层以上的稳定液层。液体在离心机5400 rpm转速下,各层保持稳定,随着时间的推移,没有交叉污染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5张

旋转的同心液体层。图片来源:Nature
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6张


在旋转容器中,受到表面张力的离心力的作用,液体层厚度可以保持在150微米,而理论上可达到数十微米。在恒定转速下,液体受转动的影响,层间传输过程是纯扩散的,非常缓慢。不过,通过周期性地减速和加速调节,可以使层变形并产生剪切力,在层边界附近进行混合和乳化,而不会破坏整个叠层结构。最终,在数秒内实现层间的快速的输送和高效混合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7张

旋转液体层的稳定性,及混合和乳化。图片来源:Nature
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8张


随后,研究者利用这种“同心液体反应器”系统,实现了一系列有机反应。第一个例子是有机教材中常见的Wittig反应(下图a)。首先,鏻盐在甲苯层(相3)中原位生成后,逐渐转移到水层(相2),并在水层中与碳酸钾反应,形成不溶于水的内鎓盐(ylide)。该内鎓盐又迁移到二氯甲烷(相1)中完成Wittig反应。有趣的是,当水层较薄时(约1.5 mm),主要产物为二元酯(P2),而当水层较厚时(约3.5~4.5 mm),主要产物为一元单酯(P1)。类似地,第二个例子,通过两步相转移实现了镇痛剂N-(4-乙氧基苯基)乙酰胺(又称为非那西丁,Phenacetin)的合成(下图b)。在第三个例子中,抗变形虫药物糠酸二氯尼特通过三次相转移完成合成(下图c)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9张

利用“同心液体反应器”实现多步有机合成。图片来源:Nature


“同心液体反应器”不仅仅可以实现多步有机合成,还可以完成高效的酸碱萃取分离。只有几毫米厚的有机层就可以使两侧pH相差14个单位的水层维持至少几个小时。例如,下图a中心有机层(相2)含有奎宁和4-硝基苯甲酸,两侧有两个水层,分别溶解有0.5 M的HCl和NaOH。通过调节转速周期性变化,1100转/分和1130转/分每10秒交替一次,就可以在酸性水相(相3)中萃取得到盐酸奎宁,而碱性水相(相1)中分离出4-硝基苯甲酸钠盐。1小时后核磁共振波谱显示,中心有机层仅剩溶剂峰。类似的另一个例子,可以利用两个不同酸碱度的水相,模拟从发酵液中选择性地提取氨基酸(下图b)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10张

有机化合物的选择性萃取。图片来源:Nature


更大的团簇,如谷胱甘肽银纳米团簇(AgNCs),借助分子的亲疏水性,也可以利用该装置实现分离。相比于普通的离心分离,该过程更加清洁且安全。

化学合成分离自动化的“另类”思路 第11张

“同心液体反应器”在纳米分离中的应用。图片来源:Nature


如何利用液体密度、中间体溶解度等条件,设计出更多合理的多步合成与分离路线,甚至应用于更多实际场景,仍是一个有趣的挑战。不过,该系统由离心机“升级”而成,转速可以在750至5400转/分之间调节,仪器成本被大大降低。各位“劳动密集型产业”的从业人员,在实验室经费许可的条件下,要不要也尝试一下呢?


Concentric liquid reactors for chemical synthesis and separation

Nature, 2020, 586, 57-63, DOI: 10.1038/s41586-020-2768-9

发布评论0条评论)

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