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许多传奇故事一样,开篇总有神秘事件发生。经过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,1995年11月14日清晨,美国蒙大拿州巴特镇的居民惊奇地发现,数百只雪雁尸体漂浮在小镇附近的矿坑湖面。它们也许是暴风雨夜前紧急降落在湖面上的,被发现时身上布满了烧灼式的伤口,白色的羽毛被染成病态的黄褐色。这群雪雁很不幸,它们降落在了有毒水域,该水域下就是曾经蒙大拿州最富的铜矿之一——被称为“伯克利坑(Berkeley Pit)”(图1)。这个矿坑中充满了致命的液体,pH值2.5,除了硫酸,水中还含有大量的铜、镉、砷等有毒元素。
图1. 美国蒙大拿州铜矿坑Berkeley Pit。图片来源于网络
药物学家Andrea Stierle和Donald Stierle夫妇随后来到这里,收集矿坑毒液和雪雁尸体,从中分离真菌及其它微生物进行研究(图2)。他们想从这里面淘到有价值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。
图2. Stierle培养的微生物。图片来源:C&EN [1]
Stierle夫妇一直致力于研究特殊生境微生物的天然产物,他们坚信,微生物在一些极端的环境下会做出反应,产生新颖有趣的分子 [1]。比如红豆杉所产的紫杉醇,在其内生菌中也有发现。黄石公园里沸腾的泉眼,深海里的火山口,甚至高纬度、高海拔地区的冻土,都是微生物新颖代谢产物的宝库。
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选择Berkeley Pit呢?原因主要有二。
第一,这个矿坑里的毒水绝对够得上极端环境。微生物要在这里面生存,为了保护自己必有一些特殊的代谢响应,这些响应分子可能成为对抗人类疾病(也是一种非稳态的极端环境)的药物。
第二,没钱。科研经费申请不易,上面提到很多极端环境,想要进入其中采样并长期研究,需要大量经费支持。Stierle夫妇当时任职于蒙大拿科技大学(Montana Tech),所在地就在巴特,Berkeley Pit就相当于在他们“自家后院”(图3),取材方便,经济实惠,自然是采集特殊生境样品的首选地点。
图3. 卫星视角下的Berkeley Pit和巴特小镇。图片来源于网络
Stierle夫妇把样品带回了实验室进行一系列培养和分离,很快他们就有了收获——分离到几株真菌,其中包括从雪雁尸体上分离到一株酵母菌。然而,绝大多数微生物学家认为酵母菌不可能在pH值2.5的条件下生长,他们说“你不可能分离到酵母菌”。“好吧,那这是啥?”事实却证明他们在这种酸性极端环境下分离的微生物的确是酵母菌。
Stierle夫妇筛选了分离到的一株真菌——Penicillium rubrum的一个变种——进行研究,希望能从这类真菌中筛选到能够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3(MMP-3)和caspase-1的化合物,MMP-3能够帮助癌细胞转移,而caspase-1能够促发炎症。他们通过培养、提取、纯化、鉴定,从这株真菌中分离到两个新结构化合物,分别命名为berkeleydione 和 berkeleytrione,并于2004年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上(Org. Lett., 2004, 6, 1049)。活性测试显示,berkeleydione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抑制活性。然而,由于研究经费“断炊”,进一步的药理实验搁置了(看来抗癌机理研究竞争激烈,耗资巨大,经费难申请,国内外都一样啊)。两年后,他们又分离到一个结构新颖的螺缩酮类化合物,命名为berkelic acid,活性测试显示能抑制卵巢癌细胞(J. Org. Chem., 2006, 71, 5357)。接下来的几年里,他们的运气越来越好:发现了3个梅罗萜,命名为berkeleyacetals(J. Nat. Prod., 2007, 70, 1820);4个新酰胺,命名为berkeleyamides(J. Nat. Prod., 2008, 71, 856)。最后,他们整合了一下以往的旧数据,看看是否遗漏掉了什么,又发现了3个梅罗萜,即berkeleyone同系物(J. Nat. Prod., 2011, 74, 2273)。至今,科学家们还在测试这些化合物的抗病活性。
图4. Stierle夫妇分离到的部分化合物。图片来源:C&EN [1]
相对于抗癌、抗炎症研究需要体外和体内数据,机理作用的复杂性难以评估,抗生素活性研究更快速,容易一些。因此,Stierle夫妇将化合物活性测试实验从抗癌、抗炎症转移到了抗生素领域。
Andrea Stierle在分离样品中的真菌时遇到了麻烦,她很难在培养基中纯化出单株真菌,这些真菌总是交叉污染。在几个月的痛苦分离工作后,她好不容易得到纯化的真菌,却不产任何新化合物。于是,在科学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驱使下,她干脆混合培养这些真菌,让它们相互竞争,期待这种竞争性环境能够刺激它们产生抗生素。
果然,这样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。在混合培养菌株中,Donald Stierle分离得到8个新颖的16元大环内酯(J. Nat. Prod., 2017, 80, 1150),他们命名其中的第一个结构为berkeleylactone A(图5)。这个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ASA)有极强的抑制性,而且其作用方式与以往的抗生素完全不同。
图5. 化合物berkeleylactone A的结构。图片来源:C&EN [1]
Stierle夫妇这个毒矿坑中前前后后分离到数十种结构新颖、活性良好的天然产物。其成功秘笈是什么?他们归因于艰苦的研究工作外加一点运气。Andrea Stierle笑称自己不是一个微生物学家也许是一种优势。不按常理出牌,不畏惧失败,敢于冒险,不拘泥于研究套路。幸运女神终会眷顾于他们。
Andrea Stierle和Donald Stierle夫妇。图片来源:University of Montan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