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孩子来说,大多数人的爸爸,特别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爸爸常常是不苟言笑的,甚至是严厉的。父亲和孩子之间也许时而出现较量,但是他们之间那深深的爱,常常是尽在不言中的。
一个孩子从小到大,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往往是温柔体贴、无微不至的母爱,对于父爱,人们的记忆往往是模糊、浅淡的。朱自清的《背影》曾让很多人心目中模糊的父爱逐渐清晰了起来。那位“戴着黑布小帽,穿着黑布大马褂,深青布棉袍”的肥胖的父亲,爬上爬下帮儿子买桔子的背影,让朱自清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。在他看来,父爱是细腻和深沉的。
现实是,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,很多都是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的。孩子们上幼儿园、小学和中学,也往往是在女教师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。许多淘气、不听话、爱调皮捣蛋的男孩子,在女教师们持之以恒的呵斥和批评调教下,慢慢地归于温顺。许多男孩子到了青春期,也往往是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,缺少决断、挺身而出、血气方刚的行为气质。
另一方面,中国的父亲们往往愿意当一个教育孩子的协助者,甚至是旁观者,而不愿当一个父爱的给予者和承担者。中国的父亲们偶尔亲力亲为的教育,也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和严声厉气的呵斥。这让很多孩子感觉不到父爱,以至于著名作家冰心都认为:“父爱是沉默的,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!”
我想,一个人感受到什么样的父爱,大约和他的家庭生活经历有关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家庭生活,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父亲。父爱也许既是严厉的,也是和蔼的;既是沉默的,也是开朗的;既是细腻的,也是粗犷的。不一样的父亲,造成了孩子对父亲不一样的回忆,这回忆,有粉红色的、蓝色的、灰色的、红色的,也可能还有白色的。
我们常说“父爱如山”,但高尔基却说“父爱是水”。我不知道高尔基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,但从他小时候在轮船上当小工的苦难生活经历看,他说的水,也许指的是大海,父爱如大海般宽广深沉。和高尔基有一样感受的是中国总理温家宝,他曾说:“父爱,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。”
我想,父爱不应当永远是“背影”,21世纪的父爱也可以是拥抱、亲吻和爱抚,也可以是轻柔的念书声,也可以是和孩子的促膝谈心,也可以是对孩子的大声表扬,也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打球、爬山、旅游、唱歌、跳舞等。总之,21世纪的父爱应当是看得见、听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的,让孩子的一生始终能感受到父亲的存在:恐惧时,父爱是孩子温暖的胸膛;黑暗时,父爱是照亮道路的明灯;失败时,父爱是雪中的炭;成功时,父爱是警醒的钟!
给孩子父爱,是一个合格父亲的天职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孩子实施父爱,更是我们每一个做父亲的一生都要探索的课题!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