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经纬
化学经纬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

chem谈天说地4.0W+

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,是中国传统的“端午节”,又有端阳节、午日五月节等别名。今天,“端午节”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并成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张

  关于“端午节”的起源众说纷纭,其中最为流行的是“纪念屈原说”,此外,还有“纪念伍子胥说”、“纪念孝女曹娥说”、“纪念介子推说”、“恶日禁说”、“龙的节日说”等等。然而追根朔源,今天的“端午节”实际上源于上古的“祭龙节”与“农历三月三”的内涵相同,都是为了祭祀“龙神”,即我们中国人的“祖神”,就是“大树”、“神树”,目的是期盼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,逐渐增加了祭祀屈原、伍子胥、介子推和曹娥等这些“人神”的内容,赋予古老的“祭龙节”以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。

如果我们抛开屈原、伍子胥、介子推和曹娥等这些“人神”,仅仅就粽子、龙舟和五彩绳这三个“端午节”的主要“器物”而言,它们都和“龙”有关,都是为了祭祀“龙神”。

一、“龙舟”源于黄帝时期的“独木舟”,“赛龙舟”源于“划独木舟”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张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张

“赛龙舟”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,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。南方地区能够“赛龙舟”,当然是因为南方地区为“水乡泽国”。追根朔源,“龙舟”起源于黄帝、尧、舜时期的“独木舟”,“赛龙舟”起源于黄帝、尧、舜时期的“划独木舟”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4张

(黄帝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5张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6张  

(独木舟)
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7张


而黄帝、尧、舜时期之所以要发明“独木舟”,是因为他们都出生、生活并统治在云南以苍山、洱海为中心的滇西地区,是“水乡泽国”。滇西地区就是古人说的“神州”、“九州”、“四海”、“中国”,点苍山就是“古昆仑山”,洱海就是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中说的“西海”,意思是太阳和月亮落山的地方。滇西地区就是《创世纪》中的“伊甸园”,而“伊甸园”里的“神树”就是今天漾濞彝族自治县(简称漾濞县)的核桃树,亚当、夏娃吃的“智慧果”就是核桃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8张

(点苍山:古昆仑山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9张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0张

(伊甸园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1张

(伊甸园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2张

(伊甸园里的智慧树:核桃树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3张

(亚当、夏娃吃的“智慧果”:核桃)

周易•系辞下》曰: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《乾》、《坤》。刳木为舟,剡木为楫,舟楫之利,以济不通,致远以利天下,盖取诸《涣》。”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4张

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5张
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6张

《涣》卦是《易经》中的第五十九卦。《周易·杂卦》曰:“《涣》,离也。”所以,《涣》卦就是中国上古的“离”字,这个字在上古的写法是“坎下巽上”。《巽》为“木”、为“风”;《坎》为“陷”、为“水”,这个“离”字,即《涣》卦的景象就是人划着“独木舟”在山涧河流中顺风前行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7张
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8张

“刳”就是剖、剖开的意思,“刳木”就是把砍下的树木从中间破开再挖空,就是把砍下的树木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制成独木舟;“剡”就是削、削尖、锐利的意思,“剡木”就是把砍下的树木削尖;“楫”就是划船用的浆;“济”就是过河、渡河的意思,“同舟共济”就是来源于此;“致”同“至”,就是到达的意思。

所以,《易经》中这段话的意思就是:黄帝、尧、舜时期,人们开始把砍下的树木制成“独木舟”和船浆,人们可以因此而划“独木舟”沿着河流到达远方。黄帝以前,由于山高险阻和交通工具的限制,人们不能离开自己的部落到很远的地方去谋生活,所以即便“鸡犬相闻”,也只能“老死不相往来”。黄帝、尧、舜时期,由于“独木舟”的发明,有了这样便利的交通工具,人民就可以顺河流而下,成群结对地迁徙到四面八方,原来被山脉、河流、沟壑分割成无数孤立单元的天下也因此而变得畅通了,所以才有“黄帝子孙,或在华夏,或在夷狄”的事业。由于天下人民得到了“舟楫”的好处,这样的大事要记载、要歌颂,所以就造了一个《涣》卦,即古代的“离”字。《涣》者,离也,本意是“流散”、“离散”,意思是黄帝、尧、舜时期,由于“舟楫”的发明,交通的便利,原来聚在一起的人民开始流散它乡,散居四面八方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19张

上古时期,地球上的黄色人种产生并聚居在云南西部地区,并产生了灿烂的“中华文明”这一世界古代文明的源头,从黄帝、尧、舜时期开始黄色人种从滇西,即“伊甸园”散之四面八方,并先后形成了“古印度文明”、“古巴比仑文明”、“古埃及文明”、“犹太文明”、“古印第安文明”。而居于今天中国本土的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“大分散、小聚居”的局面。

那么“独木舟”和“龙舟”有什么联系呢?为什么一定要叫“龙舟”呢?这就要从“龙舟”的制造说起。“龙舟”一般分为龙头、龙身、龙骨、龙尾四部分。“龙舟”制作要求很高,要请专门的木工师傅,动工前还要斋戒择日、沐浴、焚香、拜神。

制作“龙舟”最难的是寻找木料,不能使用一般的木头,必须是上等的大木料,因此要寻找大树,也就是“神树”,如桧木、樟木等,这些大树是相当难找的。人们之所以如此呕心沥血地制作“龙舟”,当然是出于对“龙”的崇拜。

那么,“龙”到底是什么?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对“龙”做了形象的描述:“龙,鳞虫之长,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”

,也被称为“青龙”、“苍龙”。青,《說文》曰:东方色也。《释名》曰:靑,生也。象物之生时间色也。《传》曰:靑靑,茂盛貌。我国古人以“东方”为春天的开始,则“青”就是春天草木的颜色,也为草木茂盛的季节。苍,《释文》曰:物老之状。《博雅》曰:茂也。

龙的古字为“竜”。“竜”在壮族、苗族、傣族,哈尼族,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语言里都是森林的意思。这些少数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就是农历三月三的“祭竜节”,祭祀的对象都是村寨周围的森林,有祈求村寨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意思。从历史上看,这些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,特别是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山林地区,森林被看着是圣洁、吉祥的象征,能免除疾病、瘟疫并预防自然灾害。而“农历三月三”在古代是华夏民族的重要节日,虽然后来迁居到中原地区的汉族,由于以农业为主而改“春节”为主要节日,但从“农历二月二龙抬头”的民俗中仍然可以看到对森林的崇拜,也可以看到华夏民族的来源和共同的文化特征。

森林由树木组成。我国“五行”也以东方属“木”。考察云南西部地区,“龙”指的就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树种云南松,“青龙”、“苍龙”指的就是云南松。云南松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,在云南西部山谷地带或者单独成林,或者与华山松、云南油杉等树种组成混交林,在建筑、家具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。云南松的树干有层层鳞甲一样的树皮,呈现老化的状态,所以叫“苍龙”。云南松的针叶为草色,所以叫“青龙”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0张

(龙,青龙,苍龙:云南松)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1张(龙、大龙:云南松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2张

(小龙:蛇)

鳞虫,古人对体表有鳞甲动物的总称,如蛇、鱼、穿山甲等。云南松有鳞甲一样的树皮,因其高大、茂盛,蛇、鱼、穿山甲等又皆依靠森林为生,故许慎称“龙”其为“鳞虫之长”。而我国民间俗称十二生肖中的“辰龙”为“大龙”,而“巳蛇”为“小龙”也是源于同样的道理。

“独木舟”是黄帝时期发明的,那么黄帝用什么树木制作“独木舟”呢?司马迁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曰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(集解谯周曰:“有熊国君,少典之子也。”)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”(索隐案:皇甫谧云“黄帝生于寿丘,长于姬水,因以为姓。居轩辕之丘,因以为名,又以为号”)。司马迁说:“黄帝从西方来”。“西方”就是太阳和月亮落山的地方,就是今天云南大理的点苍山、洱海西部地区,即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永平县一带,这里也是黑熊出没的地方,就是古代的“有熊国”,而黄帝就是“有熊国”君少典之子。国语云“少典娶有蟜氏女,生黄帝、炎帝”。黄帝既然在滇西地区,这里的主要树木和木材就是云南松,即“龙”。云南松高大、茂盛、干燥,是“古中国”的主要木材,用云南松木材制作的“独木舟”就是“龙舟”,而后来人们把大树统称为“龙树”,端午节的“龙舟”是用大树来做的,所以人们称为“龙舟”,敬“龙神”就是敬“大树”,目的是期盼用大树制作的舟船能够在江河上平安行进而不翻沉,这也是古代黄帝乘坐的大船叫“龙船”的原因。
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3张

(云南松木材)

    二、粽子是为了减少居于江河、水道及稻田中“蛟龙”的危害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4张

“蛟龙”是什么?我国古书记载的并不多,也多语焉不详。但从《山海经》中关于“虎蛟”的描述可作推测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曰:“东五百里,曰祷过之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犀、兕,多象。有鸟焉,其状如而白首,三足、人面,其名曰瞿如,其鸣自号也。浪水出焉,而南流注于海。其中有虎蛟,其状鱼身而蛇尾,其音如鸳鸯,食者不肿,可以已痔。”

从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的描述可知,“虎蛟”的样子是“鱼身而蛇尾”。“南山”就是云南西部的哀牢山、高黎贡山南端一带,“浪水”中有“虎蛟”,“其状鱼身而蛇尾,其音如鸳鸯,食者不肿,可以已痔。”显然,“虎蛟”就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江河、水道及稻田中的泥鳅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5张

(蛟龙:泥鳅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6张

 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7张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8张

 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29张

  “虎”是雪豹,而雪豹身上有斑点;“蛟”就是“虫”部加“交”部,“虫”就是“蛇”,“交”就是“爻”,就是“索”。所以,“蛟”就是象“蛇”一样细长、弯曲,并象绳索一样缠绕在一起的鱼,则“虎蛟”就是象雪豹身上一样有斑点,象“蛇”一样细长、弯曲并象绳索一样缠绕在一起的鱼,就是泥鳅。泥鳅当然是“鱼身”,尾巴象“蛇尾”,声音象“鸳鸯”。而泥鳅体内含有丰富的核苷,核苷是各种疫苗的主要成份,能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。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对肝炎癌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。泥鳅含优质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 A、维生素 B1、烟酸、铁、磷、钙等。其味甘,性平,有补中益气、养肾生精功效。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。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。味甘性平,有暖中益气、清利小便、解毒收痔之功效。泥鳅肉质细嫩,营养价值很高,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。可治湿热黄疸、小便不利、病后盗汗等症。所以,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说,虎蛟,……食者不肿,可以已痔。

所以,“蛟龙”就是古人对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江河、水道及稻田中,象雪豹身上一样有斑点、象“蛇”一样细长、弯曲并象绳索一样缠绕在一起的泥鳅、黄鳝的统称。在古人看来,象泥鳅、黄鳝这些水中的“蛟龙”除了可以食用,还有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一面,比如南方多水事,这些泥鳅、黄鳝碰到你的身体,会让你受到惊吓;比如泥鳅、黄鳝会食用水中的腐肉,南方为“水乡泽国”,溺水是常有的事,而人如果溺水而亡,尸体也可能成为泥鳅、黄鳝的食物。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“端午节”的祭祀日把粽子投入水中,喂食泥鳅、黄鳝这些水中的“蛟龙”,它们就不会在水中到处游,也不会啃食溺水而亡者的尸体。现在流行的人们在“端午节”把粽子投入水中,防止水中的鱼类啃食屈原的身体也是源于此。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0张

蛟龙:黄鳝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1张
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2张

       三、五彩绳源于五方、五行、五神、五龙和五色

城市大街小巷地摊上贩卖花色多样的五彩绳,是“端午节”将至的重要标志,而给孩子们买上几条“五彩绳”系在手腕、脚腕上也是“端午节”的重要习俗,固定粽子通常也用的是“五彩绳”,而这也和“龙”密切相关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3张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4张

 用“五色”是因为“古中国”有“五方”,即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;“五方”有“五帝”,即太嗥、炎帝、少昊、颛顼、黄帝;“五方”有“五行”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;“五方”有“五神”、“五龙”,即东方青龙、西方白虎、南方朱鸟、北方玄武、中方黄龙;“五龙”有“五色”,即青色、白色、红色、黑色、黄色。

淮南子·天文训》曰:“何谓五星?东方,木也,其帝太嗥,其佐句芒,执规而治春;其神为岁星,其兽苍龙,其音角,其日甲乙。南方,火也,其帝炎帝,其佐朱明,执衡而治夏;其神为荧惑,其兽朱鸟,其音徵,其日丙丁。中央,土也,其帝黄帝,其佐后土,执绳而制四方;其神为镇星,其兽黄龙,其音宫,其日戊己。西方,金也,其帝少昊,其佐蓐收,执矩而治秋;其神为太白,其兽白虎,其音商,其日庚辛。北方,水也,其帝颛顼,其佐玄冥,执权而治冬;其神为辰星,其兽玄武,其音羽,其日壬癸。”

东方青龙(苍龙),就是东方云南松,青色(草色);西方白虎,就是西方雪豹,白色;南方朱雀,就是南方红腹角雉,红色;北方玄武,就是北方乌龟,黑色;中方黄龙,就是中方梯田,黄色。

云南松就是龙、青龙、苍龙;雪豹按照古人的描述是“人面龙身豹尾”,身子象“龙”;红腹角雉按照古人的描述是“鸟首龙身鸠尾”,身子象“龙”;乌龟按照古人的描述是“人面龙身蛇尾”,身子象“龙”;梯田弯弯曲曲,象云南松一样蟠曲,远看象云南松树皮一样层层鳞甲。所以,“五色”就是“五神”、“五龙”的颜色,即云南松、雪豹、红腹角雉、乌龟、梯田的颜色。古人认为这“五色”相生相克,具有驱邪迎吉作用。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5张

  (东方云南松:青色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6张

(西方雪豹:白色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7张

(南方红腹角雉:红色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8张

(北方乌龟:黑色)

端午节从“祭龙节”到“屈原节”的演变 第39张

(中方梯田:黄色)

所以,“龙舟”是用大树,即“龙树”、“神树”来制作的;往水里面投放粽子是为了喂食“蛟龙”,即泥鳅、黄鳝等鱼类;“五彩绳”的颜色是“五龙”的颜色,即云南松、雪豹、红腹角雉、乌龟、梯田的颜色。“龙舟”、粽子和“五彩绳”都是为了祭祀“龙神”,“端午节”就是古代的“祭龙节”。后来,随着时间的推移,增加了祭祀屈原、伍子胥、介子推和曹娥等内容,是因为按照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,对国家、社稷有大功的人,死后上达天庭,化为“神”;对国家、社稷有大过的人,死后下达地狱,化为“鬼”。屈原、伍子胥等皆为对国家、社稷有大功的人,而他们都和水有关,死后化为“水神”,人民在祭祀“龙神”这样的“自然神”的同时,自然也人民心目中敬仰的“人神”。传统的节日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和地域的特色。


发布评论0条评论)

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